close

  本報評論員
  上班時間,喝酒睡覺、開著公車進洗腳城,執法過程中亂收費、粗暴執法……在作風建設之風勁吹的當下,依舊有人我行我素,這樣的場面格外刺眼。1月6日,株洲通報了8起基層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例。
  現實生活中,國家的政策、法規以及上級指令到了少數機關幹部手裡就走了樣、變了形,助長“冷、拒、橫、推”等庸俗習氣和衙門作風,有的甚至利用權力“吃、拿、卡、要”;在轉變政府職能,推進機關效能建設,改善政務環境中,一些地方卻存在著“上下熱中間冷”、“兩頭急中間慢”等怪現象。
  群眾形象地將這種怪現象稱之為機關作風建設上的“中梗阻”,政令實施中的“堰塞湖”。
  “庸懶散”是幹部隊伍建設中的“慢性病”。因此,要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所取得的成果,讓加強和改進作風久久為功、善做善成,就必須從整治“庸懶散”入手,向影響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沉痾頑疾開刀。
  人們常說,機關“門難進、人難見、臉難看、事難辦”,問題出現在單位、部門的中間層面,根源是“小鬼”作祟。
  “小鬼”角色雖小,權力不大,但卻能憑著手中的那點權力,把住一扇門、守著一道卡。少數幹部對群眾缺少真摯感情,只做上級看得見的事和“政績工程”,不願為群眾辦“費力不討好”的具體實事,有的人利用職權在公務活動中摻雜個人私利,不給“方便”不辦事,給了“方便”亂辦事,借助手裡的那點權力,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,讓本來該盡好服務之職的分內事,演變成“索拿卡要報”的權力尋租,把崗位職能作為撈取私利的平臺。
  無論是“小鬼”難纏,抑或“庸懶散”現象,歸根到底是作風建設上存在問題。
  要根除機關作風中的“中梗阻”現象,就應著重從解決當前機關中存在的政令不暢通、執行政策不嚴格、工作任務不落實、勞動紀律不遵守、拖拉扯皮不辦事、行政執法不作為、群眾訴求不關心、在其位不謀其政等突出問題入手,把那些存在“中梗阻”的環節、人為製造“中梗阻”的“小鬼”,放到公眾面前“曬一曬”,讓其難以安身、無地自容。
  良好的作風是軟環境,是推動發展的競爭力。省紀委在全省黨政機關中開展針對“慵懶散”現象的專項整治行動,就是要在整個幹部隊伍中提振起“想幹事、能幹事、能幹成事”的“精氣神”,更好地激發幹部的主動性和責任感,努力打造服務型政府,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,引領社會風尚,贏得群眾的信任,助推全省“四化兩型”發展戰略,實現“三量齊升”的總要求。
  作風頑疾具有頑固性、反覆性。要根治“庸懶散”,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固然重要,更關鍵是建立健全反“四風”、改作風的長效機制,以制度的形式把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鞏固下來;同時加強源頭治理,加大制度執行力度,決不能把制度變成嚇唬麻雀的“稻草人”和“牛欄關貓”式的“花架子”,確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、指導力強、能長期管用。  (原標題:消除“中梗阻”,先治“庸懶散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g82wgmn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